发布时间:2020-12-15 16:24:00 来源:山东文明网
“这几年,杨邵村变得越来越美丽,交通也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这里旅游。”12月12日,在鱼台县鱼城镇杨邵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刚听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的民宿经营者屈然坤充满信心地说:“党带领我们走上了致富路,五中全会又提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我相信,咱以后一定会过得越来越好!”
杨邵村位于鱼台县打造的“桃花源”景区,东临惠河,夹岸种植桃树数百亩,环境秀美、风景宜人,每年举办的桃花节和产出的水蜜桃更是远近闻名,许多民居改装成民宿,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体验“自在鱼城”慢生活。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的村民,钱包越来越鼓,就越来越重视对党的政策的学习,近日,他们在鱼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上“点单”,要求来村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接单后,协调县委宣传部“鱼小微”志愿服务队到杨邵村举办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让五中全会精神和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鱼台县是“孝圣”闵子骞的故里,在这里,“五里三贤”久负盛名,“芦衣顺母”的佳话流传不衰,孝贤文化源远流长;鱼台县常年种植优质水稻35万亩,“鱼台大米”驰名大江南北、畅销长城内外,使鱼台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其源于上世纪60年代该县轰轰烈烈的“治水改稻”工程,全县广大党员群众“居弱图强、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稻改”精神已成为鱼台的“精神符号”。
近年来,鱼台县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14534”工作总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弘扬孝贤文化、践行“稻改”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并不断探索创新,在工作思路、场所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呈现新变化,取得新成效;以“稻花香”品牌为引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如稻花的清香氤氲孝贤故里、飘进千家万户,惠及全县群众。
思路一变天地宽
——群众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主要以“讲、评、帮、乐、庆”等方式开展志愿服务,达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是一项为民服务、利民惠民、实实在在地工作。鱼台县切实转变思路,在推进文明实践进村居的同时,还创新实施文明实践进城市社区、进企业,组织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工矿车间,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志愿服务,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在“稻花香”品牌引领下,“蓝书包”行动走进村居、“两双两微”涵盖城市社区、“园之帆”深入企业……鱼台县传承孝贤文化,开展“孝老爱老”文化建设,打造“爱心超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串起成风化俗、惠民利民的“千条线”。
村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阵地。“我县开展‘蓝书包’行动,为镇街、村居发放‘蓝书包’,配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关材料,涵盖文明达标村创建、文明实践站建设等乡村文化振兴重点工作,指导镇村整合利用村文化大院、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现有阵地资源,建立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个、村文明实践站234个。”鱼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建芬说。据她介绍,该县在村村建有“文明一条街”的基础上,又建设孝贤文化墙,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孝贤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和移风易俗。
“我退休后就回到村里,自筹资金创办了这间书屋,方便村里的乡亲和孩子们看书读报。现在加入了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志愿者,更好的为村民服务。”清河镇鉴洼村“乡村书屋”里,曾担任县环保局局长的鉴兆飞边整理书架上的图书边说。书屋吸引周边几十个村的村民来此借书,村实践站还时常组织青年志愿者和村里学生在书屋里开展“读书日”活动。现在,村里打牌、喝酒、闲逛的人少了,看书、学习的多了,村民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鱼台县志愿服务队伍组建注重“输血”,更注重“造血”,鼓励和引导农村党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技术能手、民间艺人、热心人士等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打造一批村民身边“不走的服务队”。
鱼台县深入实施“孝老爱老”文化建设,举办“首届农民趣味运动会”“邻里助老”“给公婆晒被子”“给父母洗洗脚”“温暖重阳”等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活动,开展“感动鱼台·孝贤人物”“好媳妇”等孝老典型评选活动,倡树“孝老敬老爱老养老”新风尚,让孝老敬老、和谐邻里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在张黄镇、鱼城镇10个村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食堂”,解决村里老人的吃饭问题。“老伴走了以后,俺自己在家吃饭都是瞎糊弄。现在村里有了这个食堂,政府给贴钱,一个人一天只要交5块钱,就能一天吃三顿,有荤有素,又干净又省事!”在张黄镇袁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食堂”里,80岁的村民卜庆阳夹起一只水饺高兴得说。他吃在“幸福食堂”,也住在村里的“周转房”:“这房子跟城里一样,政府配的家什齐全,还干净还便宜。住得好吃得好,俺这些有年纪的也满足了,真是感谢共产党啊!”
二层小楼、电梯直达、独立的餐厅和卫生间,卫生室、小卖部、阅览室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鱼台县通过“幸福院+周转房”的方式,在袁洼等村建设“周转房”,采取“押金+压金”的形式提供给老年人使用,优先保障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等4类困难老年人居住。围绕老年人文化生活需求,袁洼村实践站开展“广场夜话”“餐前五分钟宣讲”“餐后听戏、话家常”“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志愿者为老人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提升老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社区在疫情防控、省级文明县创建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鱼台县把文明实践推进到城市社区里,让居民既是志愿者,又是被服务者,进一步激发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联合在县直各部门开展“双报到、双认领、微治理、微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吹响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集结号”。在职党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身份深入社区主动了解居民诉求,为其“量身定制”卫生消杀、义诊义剪、文艺演出、医疗康复、心理咨询等项目清单,提供志愿服务,推动党建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形成“叠加效应”,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地中海阳光小区建成时间较早,一直存在配套电源供电不稳定的问题。“双报到”活动开展后,驻社区帮扶单位通过走访和群众座谈,迅速摸清了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一周的昼夜紧张施工,国网鱼台县供电公司自筹资金10万元,帮助小区成功换装“双电源”,彻底使小区居民摆脱了电压不稳问题。
谷亭街道根据古亭社区居民“微心愿”,组织举办邻居节,社区文艺志愿者自发组成文艺队,精心准备、认真排练,表演了歌曲、舞蹈、曲艺等精彩纷呈的节目,弘扬邻里团结、相亲互助的传统美德,满足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共同建设睦邻和谐、安定温馨的幸福社区。
为更好的组织开展城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11月25日,滨湖街道站前社区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揭牌仪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捐赠了图书,县老年大学志愿者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得到居民的欢迎。站前社区文明实践站的成立,让居民又多了一个学习、娱乐的文化阵地,也拉开了鱼台县文明实践站进城市社区的大幕。目前,城区10个社区已全部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企业以职工为本。鱼台县首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进企业、进车间”的工作思路,在规模以上企业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稻花香”工作室,鼓励引导企业党员、优秀员工、职工代表成立“园之帆”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疫情防控进企业”“战酷暑送清凉进企业”“党课进车间”和“开拓创新 美在园区”摄影大赛、“我与园区的故事”征文等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2020年7月底,济宁市首个企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鱼台经济开发区辰龙药业成立。“我们公司对职工的物质福利方面比较有保障,但精神激励和文化建设方面却一直摸不清门道。自从建成文明实践站后,我们打造了学习、运动、职工便利三个平台,为职工提供一站式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实践站成为职工身边的‘充电站’。半年来,职工精神面貌大大改善。” 辰龙药业公司行政专员、文明实践站站长杨慧说。
辰龙药业文明实践站每周开展一次文明实践活动,目前已开展“读书沙龙”“我喜爱的影音分享”和“车间榜样”评选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让225名职工在工作之余,既可以通过阅读增加知识,放松心情,也可以加强身体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同时,该公司还把自有资源与周边企业进行共享,辐射带动附近800余名企业职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企业落地生根。
场所两变阵地阔
——群众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一唱世人,孝贤为本,黄金难买父母的恩……”11月17日上午,鱼台县鱼城镇蒋庄村乡村CBD日间照料中心里传出坠子的唱腔和阵阵掌声,原来是在举行“稻花香”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演出志愿服务活动。
前些日,蒋庄村村民提出了观看文艺节目的愿望,村实践站管理员通过鱼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点单”。鱼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接单”后,与县曲艺志愿服务队联系,鱼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也安排镇戏曲协会志愿服务队参加演出。经过几方沟通,商定演出时间、地点等事宜。演出当天,曲艺表演艺术家李霞演唱了坠子《孝贤儿媳》《报母恩》、鱼城镇戏曲协会志愿者表演了山东梆子《日月图》等节目。“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的戏,还能教育人孝顺老人,真是个好事。”80岁的村民王玉兰高兴得说。
“吃菜的满意不满意,不在厨师水平高不高,而是在做的菜是不是符合吃菜的口味。要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必须要先了解群众的需求,再量体裁衣推出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这样才能得到群众欢迎,才能实现凝聚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鱼台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朱圣娟说:“我们的工作方式就是,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鱼台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融合到微信小程序和“鱼台融媒”手机APP,畅通线上志愿服务项目查询和点单渠道,更大程度地方便群众“点单”和发布“微心愿”,对中心、所、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进行流程化管理和信息化支持。“点单—接单—配单—送单”一条龙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有效对接,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勤于参与;线上与线下联动推进,保证文明实践活动上连“天线”、下接“地气”,让社会文明素养水平不断提升。
在不断完善、推广云平台的同时,鱼台县也持续加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该县目前已构建纵向涵盖县、镇街、村居(社区)三级,横向辐射党政群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总指挥和调度枢纽,下设11个实践所、246个实践站,实现全域覆盖。
为更好的引领、指导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鱼台把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体搬迁到8月份启用的市民中心。市民中心总投资3.39亿元、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包括县会议中心、为民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稻改馆等公共服务场馆,集为民服务、文化教育、信息交流、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鱼台县把各场馆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室,并按照《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操作手册》最新要求,高标准设计建设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厅,运用魔屏、移屏等高新技术多媒体交互方式,充分展示组织架构、队伍建设、志愿服务机制等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规范和鱼台县“稻花香”特色品牌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情况,成为目前全省面积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内容最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吸引广大党员群众纷纷前来参观、体验、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鱼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始终坚持目标导向、为民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目的,把志愿服务落脚在“实”和“常”字上,大门常开、活动常态、内容常新,把帮群众解决困难落实到行动上,将为群众服务放在心坎上,让群众真正得实惠、享福利。2019年以来,全县已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活动1560多场次,志愿者参与6233人次,扎实推动实践活动进百家、实践新风吹千户、实践成果惠万民。
队伍三变力量大
——群众问什么,我们就答什么
“新时代文明实践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群众是考官,我们就是考生,群众问什么,我们就答什么,答的结果也要让群众满意。”鱼台县委书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队长朱贵友说。
志愿服务,关键在人。鱼台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广泛吸引、鼓励具备各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人才投身志愿服务,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志愿者人才结构,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教育、文化、科普和健体“五大服务平台”,着力锤炼、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志愿者队伍向专业化、年轻化、全民化转变。
专业化提升志愿者队伍技能。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且越来越多的需要志愿者有专业技能才可完成。鱼台引导职能部门根据自身优势成立理论政策宣讲、助学支教、科学普及、扶贫帮困等1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系帮包制度,协调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爱老敬老、文艺演出、卫生防疫、义诊、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把实践中心通讯员纳入融媒体生产管理系统,及时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加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队伍,发挥新闻采编特长,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根据群众“点单”“微心愿”,鼓励和引导社会上懂技术、有一定专长和热心爱心的个人和团队参与进来,提升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
年轻化保持志愿者服务活力。11月21日,鱼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稻花香”志愿服务活动,鱼台一中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先后到站前社区打扫卫生、到张黄敬老院走访慰问老人。青年志愿者们表示,要认真学习、努力奋斗,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学习成绩,更有利于为社会做贡献、为群众献爱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目前,鱼台县注册志愿者6.2万人,其中半数以上是年轻人,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注册成为志愿者,使全县志愿者队伍始终保持激情和活力,保障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稳定可持续开展。
全民化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鱼台县坚持实践育人,强化统筹整合,构建长效机制,探索“全民志愿、全面实践、全域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鱼台路径”。实践在所(站)外,服务在群众中,鱼台全力打造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稻花香”品牌项目,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使之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人人可为、人人乐为的时代新风。实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爱心超市”激励机制,根据志愿服务次数、时长与效果评价情况,给予志愿者星级评定、积分兑换等礼遇,让志愿者的“爱心”得到温暖与回报,在全社会倡树志愿服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理念,使群众在受教育、得帮助的同时,也激发了其发挥自身特长、参与文明实践的热情,实现了从“被帮助者”到“志愿者”的华丽转变,逐步实现志愿服务队伍全民化。在鱼台创建省级文明县过程中,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党员干部,无论是青年学生,还是五老人员,人人都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大力提升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